成功从此开始 未来在你手上
用户中心
招聘信息 招聘企业 求职信息 职场资讯 发布招聘信息 免费发布求职信息
关键词:

我凭什么敲开用人单位的门

文章来源:- 2009/3/18 17:38:01
我凭什么敲开用人单位的门



    ----应届生求职成功案例扫描
    据相关媒体报道,2006年我国各类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400万,即使乐观估计,能够顺利实现就业的比率不会超过70%。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届生自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众多媒体齐声呐喊“读书难,就业更难”的呼声中,笔者则另辟蹊径,深入求职一线进行采访,试图寻找成功的案例供处在彷徨中的学子参考。


案例一:自信谋得差事
    小危来自湖南,毕业于一所专科学校。在人才市场求职时,招聘单位的广告中明确说明应届生免谈。但他在再三权衡后觉得自己的能力足够胜任这份网络工程师的工作。于是,待主考官忙里挑闲时递上了自己的简历。人事小姐反问:“难道你不明白我们的招聘要求吗?”小危自信地回答:“我知道你们不招应届生,但并非所有的应届生都不符合你们的要求!”人事小姐再问:“你觉得你有什么资本能胜任这份工作?”小危讲了三点,第一,自已在大学时学的专业即是计算机应用,三年寒窗苦读,已具备这个专业基础;第二,在求学时即勤工俭学,已有一年的网络维护经验;第三,是大山出来的孩子,能吃苦耐劳,只要自己愿意学,相信公司会给机会的。待小危把三点说完,在旁聆听的一位老人说:“这孩子我要了!”笔者在采访时得知,这位老人即是董事长,在解释录用小危的理由时说:“有无经验并非企业用人的首要条件,是否自信才是必要条件。小伙子如此自信,相信他能成为公司的栋
案例二:从基层干起何妨
    小单是北京一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在大学时主修日语专业。本以为凭借自己多年来的努力及数不胜数的荣誉证书即能顺利谋到一份工作,可在人才市场光顾许久也未如愿。后来,她听了好友的劝说来南方发展,面试的机会是多了,可因自己对企业流程不熟,翻译时还是“卡壳”,导致好几次将机会拱手让人。在好友的指点下,她放弃以往非高级翻译不做的意愿,而去一正规日资企业任培训生。小单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通过这段时间的求职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单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需与社会、与企业融合。有了这份资历,挑战高薪方有底劲。”她还希望笔者通过媒体告诫广大应届生朋友,刚走上社会不要有太高的期望,从基层干起更踏实。


案例三:偏僻地方得敢去
    河南的小洛长得高高瘦瘦的,架着一副眼镜,眼睛里流露出几丝书生气。他本想在广州市内找份工作,可在投简历时,市内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特高,对应届生基本不予考虑。小洛几次投档都被婉言谢绝。他在购书中心的招聘现场转了几圈,发现河源的一民营企业较少有人问津。他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简历递了过去。没想到主考官对他的学历、专业、特长非常感兴趣,基本上未做太多询问即聘用。该企业的人事经理告诉笔者,录用小洛不是因为他是大学生,而是因为他有一颗乐意去偏远山区发展的心。
    据笔者了解,偏远地区的企事业单位招工,用人条件明显较大中城市要低。如果应届生选择,胜数就会大增。


案例四:品德高尚赢回报
    小余来自四川,有着天府之国的稳重与秀丽。她从报上得知一企业招聘业务专员后,即来面试。可刚入公司时,即在地上捡到一张200磁卡。从表面看,她无法判断磁卡是否有效。只是出于“路不搭遗”的家庭教育,在与主考官见面时即刻交给了对方。当天参加面试的求职者有十几位,可在最后决定录用名单时,她成了幸运儿之一。该公司的总经理告诉笔者,这张200卡绝对不是公司用来考察求职者是否爱财的题目,而是小余能注意细节,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属难能可贵。因此,破格录用。


案例五:战书击败竞争者
    “帧国不用须眉。”来自安徽的小吴却有这分勇气与能耐。她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在校时即是系宣传干事,在报刊杂志发表不少文章。其在应聘内刊主编时,招聘单位还是有些担忧,以其文采,担任主编一职未尚不可,而论其资历,初生牛犊不怕虎,真怕生出什么乱子。何况该职位已有数位从事过内刊主编经验的高手投档。为求得这份工作,她使出了杀手锏---向用人单位“下战书”。她表示,公司可以另外选择一名认为理想的人选共同试用,如果自己能力不及对方,除不要分文报酬外还支付1/3的赔偿金。最终,招聘单位被其精神和勇气所征服,很高兴地签订了劳动合同。
相关搜索: 应届生 求职
 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