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从此开始 未来在你手上
用户中心
招聘信息 招聘企业 求职信息 职场资讯 发布招聘信息 免费发布求职信息
关键词:

妇女常用法律知识问答

文章来源:- 2009/3/12 11:19:36
妇女常用法律知识问答


  劳动法类问答 

  1、劳动法对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内容是什么? 


  劳动法第58条规定: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第59条规定: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第60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第61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第63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2、劳动法对女工产假有何规定? 


  《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8条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第4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以上规定,法定的产假期为90天。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产假时间另行规定,但不得低于法定标准。如果因为特殊情况休假超过90天的,只要有医院证明就可以向单位请病假,但病假期间不能享受产假待遇。 


  3、女职工在怀孕期应享受哪些待遇? 


  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7条规定: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怀孕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 


  《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第2条规定: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的医疗机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费用由原医疗经费渠道开支。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4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4、外资企业可以在女职工孕、产期解除劳动合同吗?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4条规定,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女职工,企业不得以女职工在怀孕、生育、和哺乳为由在试用期或任何其他时期解除劳动合同,但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在三期内违纪的除外。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女职工在三期内劳动合同期虽满,也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延续到哺乳期满。 


  5、什么是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部发布的《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第3条规定: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的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北京市最低工资规定》第4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为企业工作,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个人工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必须补足。这条规定中的企业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有用工行为的经济组织 。 最低工资标准按小时、月确定。实行计件工资或者提成工资等形式的,必须进行合理折算,其相应的折算额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第17条规定:下列各项不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1)加班加点工资;(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3)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第20条规定:劳动者由于本人原因造成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未提供正常劳动的,不适用第19条第1款的规定。该款规定: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其适用最低工资率。 


  6、通过哪些途径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法》第77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同时,第79条又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所述,劳动者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处理: 


  (1)协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公平、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协商处理。 


  (2)申请调解。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仲裁。如果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或者拒绝调解而要求仲裁的,可以申请仲裁。如果劳动者不愿意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本单位没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起诉。如果劳动者对劳动者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不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一方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但申请仲裁是必须程序,人民法院只是在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时,才受理诉讼。 


  7、企业裁员是否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部颁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发放补偿金应以工作年限为依据,以月平均工资为参考数值来计算补偿金的数额。经济补偿金的发放应当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放。 


  8、 什么是工伤?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当怎么办? 


  依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8条规定:下列情形负伤、致残、死亡的应认定为工伤: 


  1)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者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的,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工作的; 


  2) 经本单位负责人安排或者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实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的; 


  3) 在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病的; 


  4) 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 


  5) 因履行职责致人身伤害的; 


  6) 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 


  7) 因公、因战致残的军人复员转业到企业工作后旧伤复发的; 


  8) 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者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者失踪的,或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 


  9) 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本人无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的; 


  10)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发生工伤事故后,企业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工伤职工或者其亲属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申请期限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工伤职工本人或者其亲属没有可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由本企业工会组织代表工伤职工提出待遇申请。 


  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应当经企业签字后报送。企业不签字的,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可以直接报送。 
相关搜索: 妇女 法律知识
 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