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从此开始 未来在你手上
用户中心
招聘信息 招聘企业 求职信息 职场资讯 发布招聘信息 免费发布求职信息
关键词:

从影视作品看不同时代职场精神

文章来源:联英人才网 2010/4/29 11:37:26
    风靡一时的杜拉拉又开始进入职场人的视野了! 这一次,是徐大美女为我们带来的职场真经。曾经,我们的父辈总是不断地强调职业精神,今天,我们更多的却是偏向职场生存法则,理想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少……本次专题,我们将梳理不同年代的职场经典影视作品,从中反思当时的职业精神,以期给正在迷茫的职场人给予指点。

    第一阶段:

    60年代职场精神:无私奉献、忘我拼搏

    影视代表作:《铁人》    职场人物:王进喜

    典型事迹: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1960年3月接受任务率队参加大庆石油会战,从安装钻机到第一口井完钻,他7天7夜没离开过会战现场。当时他留下“宁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句话,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一代职场人。

    同龄人感言:王伯  73岁 (退休医生)

    那个时代,“舍小家,为大家”很正常

    我是湖南人,60年代初响应国家号召调到广州某家医院,尽管那时在湖南那所医院已经有点小成绩,也成了家,可是服从组织命令是义不容辞的,于是告别家人,来到这座新城市。工作是忙碌的,通宵做手术也很常见,但那会儿大家都很兴奋,一点也不觉得累,而且能多做事,感觉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第二阶段:

    80年代职场精神:几度挫折中坚持个人追求

    影视代表作:《人生》    职场人物:高加林

    典型事迹:

    有着远大理想的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村里当上了民办小学教师,但不久就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了,其后,他通过一个不光彩手段回城当上了新闻记者,但最终还是“东窗事发”。平凡人生,陡然拔高又重重跌下,他当然不会就此罢休。

    同龄人感言:朱先生 50岁(私企老板)

    从老板到小工,刷盘子不丢人

    我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来到深圳开始创业,刚开始,从批发新潮服装回内地,并慢慢发展成服饰公司,但一次不成功的投资,使我不但赔光了,还沦落到去小吃店刷盘子。那种困难是不能跟家人讲的,白天去工地干活,晚上再到小店打工,但心中永远没有放弃理想,经过两年多的磨炼,我又重新一点点发展起来。

    第三阶段:

    90年代职场精神:热情、自信,充满理想

    影视代表作:《公关小姐》    职场人物:公关部经理周颖

    典型事迹:

    剧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女公关经理,她将一种全新的工作理念带到广州,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周颖和她的同事们勇于接受新观念,勇于尝试,在很多困难中不断学习、创新。这其中也透露出广州人的自信与豁达。

    同龄人感言:黎女士 38岁(职业经理人)

    向往有挑战性的工作

    可以说,那个年代的我们都很有闯劲。做学生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拔尖,却义无反顾地考入了深圳大学,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毕业后,我将目光对准当时新型保险行业。当时,大多人对此抱有偏见,我却来了个“偏向虎山行”,事实又证明,无论何时,只要你敢想,并且付诸行动,总是会收获成功的。

    第四阶段:

    今天的职场精神:蛮干不如巧干,EQ远比IQ更重要

    影视代表作:《杜拉拉升职记》    职场人物:杜拉拉

    典型事迹:

    主人公杜拉拉,刚开始只闷头苦干,经过思考后开始改变策略,认识到在职场上,首先,你要行;其次,要有人说你行;然后,说你行的人还要行。终于,在充满荆棘的职业路上,杜拉拉以百折不挠的积极心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HR经理。

    同龄人感言:鲁先生  26岁(广告设计)

    先生存,后理想

    其实,很不喜欢看那些说教性的影视剧。你能要求一个刚挨过领导狂批的人毫无怨言地加班吗?可现实很无奈,你必须去做,这样矛盾就出来了。欣赏杜拉拉,追捧杜拉拉,并不是她有什么崇高的职业理想,而是那套取胜职场“葵花宝典”。其实,我们也有职业理想,只是,在夹缝中的我们只能是先生存,后理想。

    疑问:年轻人真的缺乏职业理想吗?

    一路捋捋职场影视作品,我们发现,过去的人热爱工作,并有着强烈的职业理想,现在的人们却牢骚满腹,不愿付出,缺乏职业理想。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唐钧研究员谈道:许多人都有职业理想,只不过在各种压力、碰壁后发出的牢骚声,使他被贴上了“没有职业理想”的标签。唐钧认为,计划经济时代,讲究大公无私,做“螺丝钉”,大背景是有政治压力,其实,当时的员工也有怨言,只是不敢言罢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崇尚文化多元化,敢于说出内心想法,这是好事。因为有抱怨,就会有沟通,就会有进步。

    在社会学博士张宇看来,总量上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了,而实际上分配制度和保障体系还不到位,人们最为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消费太高。很多人因为生活成本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多人在工作中会走捷径以获得优越生活。于是人们关注的是怎样快速提升。每个时代有其自己的精神,现在的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化。现在依然有“铁人精神”的存在。

    点睛:以同理心给员工更多关怀

    如今,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我们听到的抱怨声增多了。其一是员工抱怨老板太苛刻,其二是老板抱怨员工太懒惰,两者似乎水火不相容。“我们应该运用心理学中‘同理心’的概念,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老板不要简单地把员工当作劳动工具,颐指气使,而不顾其心理感受。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也不例外,作为企业,要想方设法地让员工愉快工作,愿意工作;员工如果有一个有奔头的工作环境,就会愿意奉献,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唐钧建议道,从影视作品的角度来说,励志片也是可以作为指导的,但要真正从年轻人的立场和视角来拍,不然感觉太假。张宇博士认为,除了用好的作品鼓舞人外,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度更要关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的塑造和干预。

    职场人必看的几部电影

   《权力的迷醉》:要成功就一定有牺牲。

   《永不妥协》:有些人并不强大,但是信仰赋予他超人的力量。

   《拜金女郎》:青春易逝,哪怕一个月也找不回来。只有智慧才是永存的!

   《美国空姐》:明确的目标就像一台发电机,足以激发难以想象的能量。

   《穿Prada的恶魔》:你可以辞职。否则,永远不要抱怨。

   《蒙娜丽莎的微笑》:只有坚持到底,才能笑到最后。

   《伊丽莎白镇》:这么做行不通,一定有别的办法。
相关搜索: 影视作品 职场精神
 标 相关文章